你的瀏覽器已禁用javascript,請啟用javascript,否則網頁將非正常運行!

          高三全日制招生
          新聞資訊
          著名大學教授:最難的一課,我們卻沒教給學生
          2019-10-08    |   文章來源:網絡    |  分享到:
          0
          01
          “老師,你能夠幫我寫推薦信嗎?這是我從前七個學期的成就單?!?/span>
          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學來看我,希望我能為她撰寫申請研究所的推薦信。
          看了她的成績,我嚇一跳,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,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!
          在臥虎藏龍、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臺大校園,這并不容易,可見她多么用功!
          但我一開口,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,“同學,你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?”“為什么?追求好成績有什么不對嗎?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、博士,難道不應該有好成績嗎?”
          面對她不解的神情,我請她在研究室坐下來,“讓我花一點時間,說個故事給你聽好嗎?”
          02
          說實話,在臺大教學十八年,我最擔心的學生,不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,反而恰恰相反,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傳統好學生,最讓我放心不下……
          這個故事,就從多年前一個很認真、也常拿書卷獎的臺大學生說起。
          曾經,有一個高中念建中(注:建國高中,臺灣最知名的高中之一)、大學讀臺大,在別人眼中考起試來一帆風順的臺灣年輕人,在長期努力不懈下,終于如愿以償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,攻讀碩士與博士。
          當時,在他心中,“成功”的人生像是一條有軌跡可尋的直線,從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績畢業,等于拿到“成功”的第一個入門磚。
          他告訴自己:“我來美國可是來讀書不是來玩的,好好拼功課吧!”
          這個臺灣學子,從小念理工科,愛運動,愛念書,但對于美國的流行文化、同學間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,格格不入、甚至手足無措。
          于是他一心向學,果然,念碩士的兩年與博士第一年,每一個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!
          在麻省理工,A就是最高的分數了,科科都拿A,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績。
          他內心不免小小驕傲,頗以自己為榮,也一直以為,自己的指導教授,一定也為他高興,畢竟置身于一群天才學生中,他的好成績堪稱“第一名”呢。
          全A成績,終于碰到大鐵板了。有一門陌生卻又必修的重要課程,他上了幾個月后,內心有數,成績大概不會太理想,雖然及格絕對沒問題,但A恐怕拿不到了。
          這個“好學生”干脆壯士斷腕,期末考前,毅然退選這門課,避免成績單出現B的“恐怖”危機。
          很多美國同學不理解,老師更覺得奇怪,學分費交了,也認真上了幾個月,為什么他要退選?只為了避免成績單不好看?這個理由對美國人來說,太不可思議了!
          來年,他再度挑戰這門必修課,一路穩扎穩打,加倍用心,但期末成績出爐后,他,竟拿到了第一個不是A的成績!之前的退選,無異于一場時間與金錢的徒勞無功。
          沮喪的他,有點難為情的去見了美國指導教授,甚至,帶著歉意去的。然而,指導教授卻十分開心的恭喜他!恭喜他沒拿到A!
          教授語重心長的說:“我真是太替你開心了!你從今日起,再也不必為拿A、拿高分而念書,你總算可以放膽,去做更重要、更有價值的事情了!”
          那什么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?教授笑著回答:“去犯錯與創新吧!借著課本教你的基礎,然后去有計畫的犯錯、嘗試創新。這才是有價值的!”
          臺灣小子,如當頭棒喝般醒悟:什么才是追求知識的本質?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不斷尋求突破,繼續為下一代累積新知,以創新動能造福人類社會,才是知識的本質。好吃的蛋糕是本質;而好成績,只是裝飾的美麗奶油花朵罷了。
          03
          我,就是那上面故事里的主角、曾經認錯方向的臺灣小子。
          當我被MIT指導教授,點出求學觀念上的根本錯誤后,其實是非常受用的。
          在此之前,我把所有的精神力氣、大概有九成,都放在完成作業、求取高分,而只拿一分的余力,用以做研究。
          但后來,我大幅度更改比例,變成了兩成力氣做功課,八成心思做新研究。
          以前,一拿到作業,就認真埋頭苦寫,確保盡善盡美以得好成績,后來卻變成了要交作業的前一天,才開始熬夜趕報告。
          這并不是說我偷懶,而是我發覺,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戰,收獲更多,所以我選擇先做研究。
          研究的過程,其實是一個無底洞,回報會比較慢,不像考試成績馬上就出來,但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,而且雖然回報慢,收獲卻是扎扎實實、屬于自己的,不是考完試就一半還給老師的表面好成績。
          可以說:那個當下椎心刺骨的B,釋放我長久以來讀書是為了追求漂亮成績的功利迷思,轉向真正的學習本質。
          觀念一改變,學習反而突飛猛進。大多數人要念六年方能結束的博士班,我四年就畢業了;因為我把時間與精神,花在對的地方、并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,最終得到了教授的肯定,畢業論文順利通過。
          回到臺灣教書后,這些年來,我對當時的心情又有一層新的體悟。
          當年我對科科A的追求,除了從小相信認真念書就是為了追求好成績的迷思,背后,更深的原因是“怕輸”。
          怕輸、怕沒面子的心理框架,一直到現在,仍然在很多個體、甚至很多企業發展上看到,形成一種保守的文化,妨礙創新的嘗試。
          04
          臺大管理學院每年都送很多學生到國外著名大學做交換學生。最近一個同學從北歐的大學交換半年回來,與我分享心得。
          她的班上有一半是當地學生,另一半是來自意大利、法國、德國、韓國、印度等全球各地的交換學生,有很多分組討論和報告要做。
          她發現,臺灣去的學生,理論學得很扎實,程度一點也不輸外國學生,但自信心明顯比較不足,即使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與觀點,但不那么能夠系統化組織與勇于提出思辯討論。
          相較之下,“歐洲的年輕學生可能理論基礎比不上我們,但他們不害怕,很敢說出口,討論激蕩,發現真的有興趣的地方,再去深入鉆研,很有創意和想像力?!?/span>
          她的心得我完全了解。因為怕輸怕被別人笑的心理,出現在許多層面上,例如阻礙學習新語言(不敢開口怕被笑)、討論課上沉默者占多數,發言的永遠那幾個,但下了課大家卻七嘴八舌意見多多。
          我曾經反省,為何必須到了美國求學、從別人的文化反射出來,才看清自己的迷思?為什么在臺灣時,從來沒有發現過、從來沒有反省過?
          答案很簡單。在臺灣現有的升學制度下,包含高中基測、大學學測,我們的游戲規則就是,誰會考試,誰就是贏家!
          30年前,我念書時如此,現在亦然?;蛟S,大學前的游戲規則,真是如此,但是,我們的人生,從考完大學起,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證勝利了。
          唯有能認清環境變化,敢于跨出舒適區,追求本質的創新,才能永保成長動能。從此刻起,掙脫只求第一的魔咒,擺脫怕輸的包袱,大步往前走吧!
          05
          我的前半生,在別人眼中,該也是標準的“金榜題名”、算得上是超級好學生。
          先后考取建中、臺大,而之后的碩士、博士學位,則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完成。
          畢業后,在矽谷找到年薪數百萬的工程師職缺,然后娶回了美嬌娘、回臺大擔任教授,也有了兩位小朋友。
          我必須承認,有一段時間,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,也深信只要自己夠努力,無論是“美國夢”、“臺灣夢”,我都能美夢成真。
          然而,從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,我陸續遭逢變故,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深深的無力感。
          先是我自己在壯年之時,就得了癌癥。跟死神第一次拔河,我雖僥幸得勝,卻也大傷元氣。而沒幾年后,我又遭逢中年喪妻!
          失去了最愛的人,心里什么也不剩,只有空空蕩蕩,整個人渾渾噩噩……
          但卻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自怨自艾,因為我還得拉拔兩個正要經歷青春期的小男孩長大。
          原來發生在我們意料之外的,才是真實的人生……
          看看自己走過的人生路,再想一想每一天,我在校園內觸目所見,年輕快樂、對未來滿懷想像與盼望的學生們。
          不禁感嘆:在我人生的求學過程中,大多時刻,學校只教如何考第一名、如何過關斬將在大小的考試中勝出?幾乎沒有人告訴我,考不上“好”學校、“好”科系之后該怎么辦?如何勇敢站起來面對挑戰?
          聯考制度強調的是,不管喜不喜歡,先搶第一志愿就對了!從來沒有人認認真真地鼓勵我們:尋找自己獨特的天賦能力,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,再找出獨屬自己而非主流價值一致鐘愛的“第一志愿”?
          06
          我們從小經常聽到的童話故事是,王子好不容易排除萬難與公主結婚,然后呢?就沒了。
          從沒有告訴我們,王子公主可能吵架??!人生的本質就是無常的變動。如果有一天,公主離開了,王子該如何?
          沒有人教過我們,我們也從來不會教學生,關于人生,種種的真實與艱難,種種的難堪與不堪。
          這些,反而是我在歷經人生后,最想要獻給學生的禮物。
          人生總有悲歡離合,但我希望我的學生,都比我更有能力,去面對課堂以外的人生挑戰。
          如何做?其實很簡單,提前把這些人生問題,丟給學生去想,讓他們從年輕時就開始思索、有心理準備;提前為他們灌注一些力量,而不是哪一天他們突然面對了,竟只有手足無措的份。
          人生不會永遠順遂、悲歡離合總無情,畢業之后的人生更不會有標準答案,我想教會學生的,是他們如何為自己找尋答案?
          甚至是,能不能在犯錯后,鼓起勇氣選擇補考,而不是沮喪放棄,勇敢做唯一的自己。
          人生說穿了,就是由無數的大小考驗組合而成,懂得為自己找到“人生導師”,絕對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。
          而什么是人生導師?“他”,可能是一份信仰、一場演講、一部電影、一本好書,重點是里頭的精神,能不能讓你在歷經悲歡離合時,多一點力量與勇氣,繼續朝能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方向走下去。
          注川越微信公眾號

          【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,了解更多】

          掃描關注公眾號

    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|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心情潘金莲|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|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精品视频| 国模丽丽啪啪一区二区|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资源|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|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|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|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|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|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|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| 国产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|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综合一区|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|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| 日本欧洲视频一区|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| 国内国外日产一区二区|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|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| 国产精品资源一区二区|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|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| 四虎一区二区成人免费影院网址|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|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| 无码人妻啪啪一区二区| 在线视频国产一区|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| 熟女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播放|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|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| 精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|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|